不銹鋼水壺有毒?別逗了,還是來看看背后的真
“當心!用這種壺燒水喝會變傻、致癌。”這幾天,朋友圈火熱瘋傳市場上不少不銹鋼電水壺系“高錳鋼”材料 制成,一燒水就有“錳”析出來,長期使用致癌率很高,并且各種“專家”都在鼓吹要認準不銹鋼產品上的“食品級”“衛生級”“304”不銹鋼水壺才是放心的 產品。佛山市永穗不銹鋼有限公司從事金屬材料、冶金等方面研究,我們可以很負責人的說:“用不銹鋼電水壺燒水,幾乎不可能造成錳的析出”。
“錳析出”為什么一夜之間成了過街老鼠?“高錳鋼”電水壺燒水究竟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佛山市永穗不銹鋼有限公司對此進行了調查。
【事件】高錳鋼“毒水壺”讓大家“蒙了圈”
“馬上停用這種水壺,后果很嚴重”,“當心!用這種壺燒水喝會變傻、致癌”……從本月20日前后開始,微信朋友圈、網絡中關于使用“高錳鋼”制作的電水壺有礙健康的報道迅速躥紅。
該消息始于江蘇省質監局發布的一則“小家電抽檢結果”。截至昨日,微信朋友圈有數十個不同版本的文章在闡述“毒水壺”的危害。
市面上賣的不少電水壺上都印有“食品級304”
昨 日中午,在鄭州康平路的一家超市,一名售貨員看到記者正在選購不銹鋼廚具,便主動介紹一口標價為459元由“304不銹鋼”制造的奶鍋。她告訴記 者,“304不銹鋼”是醫療、食品專用的不銹鋼,手術刀也是用它造的。“價錢是比別的貴,但網上說有的不銹鋼‘有毒’,多花點錢,用著放心。”
隨后,記者又通過淘寶搜索“不銹鋼電水壺”發現,“304不銹鋼”、“認準304,拒絕重金屬”等宣傳語充斥在不少電水壺的廣告之中。
“太可怕,水壺都不敢用了”、“賣壺人在炒作吧?”、“到底是啥?越看越蒙圈……”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網上持續發酵的“毒水壺”事件,也讓網友們陷入了疑問之中。
在這種風潮下,民眾陷入了疑惑,但在“不銹鋼”制成品的銷售市場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鄭州百榮世貿商城經營各類茶具的魏先生告訴記者,幾日來有許多朋友詢問他關于“304不銹鋼”的事兒。同時,昨日剛從廣東回到鄭州的他說,關于“毒水壺”的說法在廣東傳得“更厲害”。
【調查】“錳析出”源于不銹鋼產品持續浸泡在酸性液體中
就 “毒水壺”的傳言,記者自前天開始向包括武漢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等開設有材料工程專業的學校的學者進行求證,不少學者表示,作為一種重 要的金屬元素,“錳”應用于各類合金制品的加工之中,不銹鋼作為一種“鐵基合金”,錳元素在加工過程中其實已“鉆”進了鐵、鉻等元素的“晶格”之中,而針 對電水壺的工作環境,很難讓錳“跑出來”造成“錳析出”。
那么,網傳“錳析出”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呢?記者通過查詢發現,目前關于“毒水壺”的稿件,均源于今年3月17日,由江蘇省質監局發布的一份“2016年電水壺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記者發現,文中確有“錳析出”的數據顯示,但記者注意到,在報告“錳析出量”的這個檢測項目中,檢驗依據是一種名為 “SN/T2829-2011《食品接觸材料金屬材料食品模擬物中重金屬含量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以下簡稱SN /T2829-2011)”的檢驗方法。記者查閱這種方法及其依照的“GB\T5009.81《不銹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發現了該試驗的操作 方法:把煮沸的4%乙酸倒入成品容器或盛有板材的燒杯中,加玻璃蓋,小火煮沸半小時,取下,補充4%乙酸至原體積,室溫下放置24小時,將以上試樣浸泡液 倒入潔凈玻璃品中供分析用。與此同時,試驗方法還要求“在煮沸過程中因蒸發損失的4%乙酸浸泡液應隨時補加”。這就意味著存在“錳析出”結果,源于不銹鋼 產品持續浸泡在酸性液體中,但這與平時電水壺“煮開水”的工作環境有著極大的不同。
更為重要的是,在“SN/T2829-2011”試驗的開頭記者發現了這樣的表述:“本標準適用于金屬材料類食品接觸材料(搪瓷制品、不銹鋼制品、鋁制 品)于4%乙酸食品模擬液中砷、鎘、鉻、銅、汞、鎳、鉛、銻和鋅含量的測定”,但在這其中,唯獨不見此次事件的主人公“錳”的身影。
【專家釋疑1】“用查汗液的方法去查血,這能查出來個啥?”
“問題就在這里,打個比方,去醫院查血,卻用一種查汗液的方法去檢測,這能查出來個啥?”談及此次“高錳鋼”水壺事件,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不銹鋼分會秘書長李強直言不諱,對這份日前發布的檢測報告提出了質疑。
同時,李強還認為,部分網傳報道中稱,用4%乙酸加熱、浸泡方法所得溶液中的錳含量去對比飲用水相關標準也存在問題。“如果用這種檢測方法所得到的結果對 比飲用水標準,不光是錳,鎳、鉻等元素都有可能超標,甚至更多。”李強表示,在生活中,只要是正常使用,“高錳鋼”所制成的水壺不會出現“錳析出”的問 題。
為何要使用乙酸檢測法?為何得出的結果能對比飲用水標準?記者多次向江蘇省質監局進行詢問,但無論記者撥打通過114查詢到的值班總機,還是通過江蘇省 “12365”質量技術監督電話查詢到的江蘇省質監局監督處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隨后,記者又輾轉與進行此次試驗的江蘇省質檢院電器產品檢測中心取得了 聯系,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檢測確系該中心進行,但因分屬部門不同無法回答記者的問題,并留下記者的姓名和電話表示讓相關人員電話回復,但截至發 稿,記者仍未接到任何反饋。昨日下午5時30分,記者再次與該中心聯系,但電話已無人接聽。
“這次事件可稱為一種‘高明的營銷技巧’,更是一種卑劣的‘混淆技術’的手段。”在李強看來,這是“300系不銹鋼”產品對其他不銹鋼制品的一次“在營銷 策略上的打擊”。李強告訴記者,現在,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一些商家正是看中了這種“商機”,炮制出了所謂“高錳鋼”制品會對健康造成傷害的傳 言。
【專家釋疑2】使用非“304不銹鋼”水壺不必恐慌
那么,“高錳鋼”與“304不銹鋼”究竟有什么區別呢?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光強向記者介紹,不銹鋼在生產過程中,因添加各類元素比例的 不同而有著“系列”的區別,“高錳鋼”與“304不銹鋼”相比,是增加了“錳”的含量而減少了“鎳”,這種不銹鋼與“304”不銹鋼相比,耐腐蝕性稍弱, 外觀光澤度也不如“304不銹鋼”白亮,但因其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在不少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其實在國外,刀、叉等不少餐具都是高錳鋼制造的。”李光強說,根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顯示,“高錳鋼”不建議用于存在酸、堿等化學環境中,在日常的使用環境 中可廣泛應用于餐具、室內儲水設備以及工程“非關鍵結構件”的制造中。“有條件的用‘304’當然更好,但也不是說‘高錳鋼’就不能用,只要是正規廠家出 產的產品,大可放心使用。”
對于這個問題,李強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喝一輩子高檔礦泉水和自來水能有啥差別?第一價格差別,第二心理差別。”
根據專家的說法,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由“高錳鋼”所制成的水壺燒開水并無明顯風險隱患。其實,在江蘇省質監局發布的調查報告中也有類似的表述:“目前國家 標準中并未對食品用不銹鋼容器或工具的不銹鋼材質進行明確的牌號限定。”這就意味著使用“非304不銹鋼”制成的電水壺并非“不合格產品”。
【專家釋疑3】“錳中毒”多通過呼吸系統所致
這兩天,受網絡中“毒水壺”文章的影響,“錳”似乎成了許多人避之不及的危險元素。那么這個在元素周期表中排行25,符號為“Mn”的元素究竟有著什么樣的身份呢?
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營養醫師文靜告訴記者,錳,是人體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對人體的骨骼正常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食物和飲水中都含 錳:飲用水含錳不足0.1毫克/升,谷物中錳含量為0.4~40毫克/公斤,蔬菜和水果中錳含量為0.2~10.4毫克/公斤。
據文靜介紹,錳的毒性遠低于鉛、砷、鎘、鎳等元素。對于成年人,錳的適宜攝入量為3.5mg/d,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10mg/d,長期超標攝入錳,確實 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一定損害,主要表現為它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引起記憶力減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經功能紊亂等癥狀。
“臨床上所見錳中毒的患者多是通過呼吸系統所致且多由職業原因造成,因飲食而造成錳中毒的病例十分鮮見。”文靜介紹說,錳是一種高度不溶解元素,存在于食 品容器材料中的錳并不會“從鍋里跑到飯菜里”,與此同時,因人體消化系統對于錳的吸收概率只有1%~5%,大部分通過飲食進入到胃腸道的錳會隨糞便排出體 外。
一個幾乎可稱為“家庭常備”用品的不銹鋼電熱水壺緣何成為一個引起民眾恐慌的“毒水壺”?原本不為人所熟知的“304”又是怎樣一步步地成為消費者共同追捧的“香餑餑”?
自江蘇省質監局發布那份質量分析報告后短短數天,“公開信息”如何變成“網絡謠言”,進而引發“換壺風潮”,乃至引起不銹鋼制品全面漲價的一出鬧劇?且看記者為您盤點:“毒水壺”的變身記。
變身路徑圖
3月17日
江蘇省質監局在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欄目中,對索引號為“014000431/2016-00055”,名稱為“2016年電水壺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 告”的一則分析報告進行了信息公開。在這份報告中,江蘇省質監局委托江蘇省質檢院對50批次電水壺產品進行了質量風險監測,發現55.6%的電水壺產品錳 含量在10%左右,存在使用高錳鋼的問題。
網友反應:無
3月18日
江蘇本地一家媒體以《江蘇質監發布小家電抽檢結果,提醒購買時認準CCC標志》為題,對江蘇省質監局發布的信息進行了報道,并在文中小標題中寫道:“消費提醒:優選標注304材質的。”
網友反應:淡定。
江蘇新聞官方微博數據:轉發數7,點贊6,評論無。
3月19日晚
恐慌開始被放大,廣東省某地一家電視臺的一檔粵語新聞欄目中,用情景還原和暗訪的方式對此事進行報道。在欄目中,中山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一位博士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用“高錳鋼”制成的食品容器在加熱時會造成“錳”溶出,并說長期超量攝入錳,會對人體造成損傷。
網友反應:開始“抓狂”。
廣州日報官方轉載此新聞微博數據:轉發數821,點贊288,評論593。
經典評論:“哎,難怪記憶力越來越差”,“告訴我,什么才是安全的?”
3月20日后
無數微信公眾號、網絡媒體開始“頻頻發力”:帶有“太可怕”、“恐怖”、“喝了這水變傻”、“致癌”等詞語的一系列文章開始充斥網絡,“高錳鋼”水壺開始與記憶力衰退,乃至“致癌”等嚴重后果產生聯系,“高錳鋼”所制燒水壺也
由此正式變身“毒水壺”。
網友反應:開始“崩潰”。
不少微信公眾號閱讀數據“10萬+”
經典評論:“已絕望,水都不敢喝了……”
再后來
各微信公眾號開始在標題前添加公眾號所在地區的名稱,將文章標題改為如“黃石人注意,請馬上扔掉有毒的不銹鋼水壺”及“這種不銹鋼水壺出事了,陽江很多人家里有”等這些頗具“地域貼近性”的報道,引起了此類言論的進一步擴散傳播。
網友反應:無法統計……